「有土斯有財」,在此中國傳統觀念下,現今許多民眾都背負著極大的經濟壓力,購買房產成為沉重的負擔與遙不可及的夢想。許多人納悶,這幾年幾乎萬物齊漲,唯獨薪水不升反降,而房地產的價格,不管政府祭出什麼樣的打房政策,房價卻越打越高,讓人在望屋興嘆的同時,不禁要問:「問題到底出在哪裡?」
奢侈稅和實價登錄,打房了嗎?
在政府高喊著落實「居住正義」,為打房推出「奢侈稅」和「實價登錄」後,並未達成使房價下滑的目標。如今奢侈稅至6月1日已屆滿兩年,而「實價登錄」也自去年8月1日起正式實施,但全台房市卻呈「量縮價漲」的情況。
「奢侈稅」和「實價登錄」實施至今,台灣房市自去年冬季起,不但推案、成交數量大幅增加,而且預售、成屋價格亦是不斷上揚,房市再度出現熱絡現象。
此外,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又於4月30日同意備查壽險公會所提報的「投資不動產自律規範」,將箝制保險業界投資不動產的七條禁令加以鬆綁,至少增加1千億元以上資金活水,此舉不禁讓人懷疑政府打房的決心。
游資氾濫,台灣房市狂漲
分析台灣房市何以狂漲不止的原因,淡江大學 產業經濟系副教授莊孟翰表示:「由於長期低利率政策,一方面減少了民眾儲蓄意願,另一方面也降低了借貸持有成本,就像美國、日本不遺餘力地推進量化寬鬆政策,其目的就在於希望保持長期的低利率水準進而促進投資,但此舉也讓人擔心貨幣會大幅貶值,加上金價下滑,進而轉投資不動產以求保值。」
「還有2009年時,台灣把遺贈稅從最高的50%大幅調降到10%;加上開徵證所稅及開放陸企來台投資;大陸經濟轉型、經營環境惡化,同時ECFA政策,也讓台商回台投資的意願提高、投資成本變小等多重原因助長下,政府又未能準備好相關配套措施,讓熱錢配置到有效的位置上,遂導致游資氾濫,大量的資金都投入到房地產市場所致。
解決之道,限縮房產經濟
有何解決之道呢?中華民國不動產仲介經紀全國聯合會理事長李同榮認為:「最需要的是提出一套全面性與公平性的賦稅革新方案,如何讓民眾不會感受到加稅的壓力,而讓真正多賺錢的人多繳稅,未來只有在『資本利得』實價課稅的基礎下,配合確實的實價登錄,才是有效抑制房價的關鍵所在。」
所謂資本利得稅,是指資本商品,如股票、債券、房產、土地或土地使用權等,在出售或交易時發生收入大於支出的資本利得所課徵的稅。
李同榮還主張,應該區分出自用的房屋持有年限較長者,稅率越低;反之,非自用且持有年限越短者,稅率越高,以取代現有的奢侈稅。還有廢止增值稅,以土地交易稅取代。
同時廢除地價稅與房屋稅,以房地稅取代,並依實價登錄的總價核定合理對等的稅率,廢除現行不合時宜的公告地價、房屋評定現值,且對持有第二戶以上房屋者,應加重課持有稅等。
大家都知道,國父孫中山所創建的《三民主義》民生主義的土地政策有:耕者有其田、平均地權、住者有其屋、土地漲價歸公等主張,替未來建構了美麗的願景與藍圖,但一個世紀過去了,這些理想仍然未能實現,而很多人可能也要感嘆:我們喊得嘎響的「居住正義」也不知何時才能真正落實了。
【2013年06月14日/大紀元/趙芷菱】